夏成雨_好大夫在线
7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疾病介绍

脑干腹侧(斜坡/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手术

发表者:夏成雨 人已读

枕骨大孔区脑干前方肿瘤切除手术为高难度颅底肿瘤手术。枕骨大孔区位于颅底的颅颈交界处,该部位有进出头颅的重要神经与血管,以及连接大脑与脊髓的最重要的生命中枢--脑干。枕骨大孔区肿瘤手术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将出现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病人严重残疾或死亡。枕骨大孔区脑干前方肿瘤最适合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该手术为神经外科颅底手术中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的挑战性手术,也是衡量神经外科在颅内及颅底肿瘤治疗水平的标志性手术,代表着颅底脑膜瘤切除的最高水平。

即使在国外发达国家、国内的北京或上海大医院手术,术后也容易出现并发症,但此部位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如果顺利手术切除,术后多数患者生活良好。

近年来,我科已经独立成功完成多例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脑干前方肿瘤及颈静脉孔区的颅底肿瘤,标志着我科作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在复杂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已居于国内先进行列。

病例1.女性,60岁,2015年开始出现四肢麻木,四肢捆绑感,在当地及合肥等地以“风湿病”治疗了半年,不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随后出现左侧手脚没力气,特别是左胳膊和左手几乎不能活动,期间做了磁共振检查,2016年底经当地神经外科诊断考虑脑干占位,建议到北京或上海大医院手术治疗。

患者随后至国内某著名医院神经外科求治,经国内权威专家确诊为“枕骨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并收住入院,拟行手术治疗,住院后医生反复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要求其慎重选择手术。因“患者肿瘤位于生命中枢--脑干的腹侧,脑干为心跳呼吸的中枢,管理四肢活动和感觉的神经都从此进出,脑干现已经被肿瘤挤压得非常明显,导致病人手脚活动与感觉出现障碍。手术牵涉到肿瘤周围密集的重要神经与血管,手术难度极大,术后情况肯定比术前更差,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暂时出院,考虑好之后再手术”。患者无奈只好在住院2周后出院了。

由于出院后患者状况越来越差,患者家属心急如焚,几经辗转,患者家属找到我,向患者家属客观分析了病情与手术利弊,告知其良性肿瘤只有手术切除,没有其他任何治疗方法,手术风险确实很大,但不手术的话病情肯定越来越重,最终会导致死亡,并向患者家属介绍了我院既往曾有同样部位、术前四肢完全不能活动的患者手术成功的病例(详细情况见病例3)。患者家属商议后决定在我院接受手术。经充分术前准备,患者于2017年2月22日在麻醉科及神经电生理医生的通力配合下接受肿瘤切除手术,肿瘤顺利全切除,术后2天磁共振检查进一步证实肿瘤全切,术后患者肢体力量很快明显好转,逐渐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顺利出院。

术后2月余

图片1.png

病例2:

患者男,40岁,因“右颈部疼痛3年余,四肢麻木乏力半年”于2014年6月入院。术前诊断为“枕骨大孔区脑干前方脑膜瘤”,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肿瘤全切。患者术前四肢力量下降,感觉变差。术后2周患者顺利出院,出院时右颈部疼痛消失,除右上肢肌力和感觉尚未完全恢复外,其余肢体力量和感觉已经恢复正常。

下图为病例1手术前后影像对比及出院时照片。上方3张图为术前磁共振增强及CT检查, 显示肿瘤位于脑干前方并有钙化,肿瘤质地硬,高位颈髓及延髓受挤压明显(箭指示为肿瘤);下方3张图为相应的术后检查影像,显示肿瘤全切除。

病例3:

患者女,6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6月,右侧肢体乏力2月”于2014年4月入住我科。术前已经四肢完全不能活动;并有喝水呛咳,大小便困难,患者生命垂危。术前诊断为枕大孔区脑干前方脑膜瘤,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显微镜下成功全切肿瘤,脑干及其他神经血管保护完好,术后四肢力量逐渐恢复,顺利出院。患者术后3月,双上肢力量正常,双下肢力量接近正常,已可在其家人搀扶下行走。术后1年已完全恢复正常,见下图。

下图为病例手术前后磁共振检查图像。左侧3张图像为术前磁共振,显示枕骨大孔区脑干前方脑膜瘤,高颈髓及延髓受挤压十分明显,已极其菲薄,肿瘤包绕右侧椎动脉,手术风险极高。右侧3张图像为术后磁共振,显示肿瘤全切,颈髓及延髓保护完好,椎动脉保护完好。

更多典型病例:

2019年8月3日,72岁的孙大爷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顺利康复出院,他是今年本亚专科手术后顺利康复的4例此类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孙大爷因“双上肢麻木乏力5月余”于2018年8月28日磁共振检查出“枕骨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风险非常高,患者辗转多地就诊,直至2019年6月14日才找到愿意为其手术的医生--夏成雨主任医师。此时孙大爷已经开始出现行走困难,但因为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可安排的手术量有限,仍需排队等待床位。等待期间,患者又出现小便不能自解,需保留导尿管,遂被提前安排住院,完善术前检查后,经科室讨论后于2019年7月12日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切除手术。在以李娟主任为首的南区麻醉科团队、神经电生理医生的保驾护航下,以及王月青护士长带领的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夏成雨主任历时6小时51分结束手术,顺利全切肿瘤。患者术后平稳,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经以靳玉萍、陈小利护士长为首的神外八病区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孙大爷顺利康复出院,拔除尿管,自行排尿,肢体麻木及乏力症状逐渐缓解,术后一月余已经抛开拐杖,可以独立行走。

孙大爷所患的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位于颅底的颅颈交界处,肿瘤周围有连接大脑与脊髓的最重要的生命中枢--脑干延髓,以及进出头颅的重要神经与血管,包括与发音、呼吸及进食有关的后组颅神经、供应脑组织的椎动脉、大脑主要回流静脉--颈静脉,因此肿瘤的暴露及切除非常困难,手术风险非常大,容易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重度残疾或死亡。该肿瘤最适合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该手术为神经外科颅底手术中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的挑战性手术,也是衡量神经外科医生颅内及颅底肿瘤治疗水平的标志性手术,代表着颅底外科的最高水平

即使在国际及国内的顶尖神经外科中心手术,术后也容易出现并发症,但此部位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如果顺利手术切除,多数患者术后可长期保持良好生活状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位于南区(合肥市天鹅湖路1号主要收治诸如此类的脑深部及复杂颅底肿瘤,仅2019年至今已成功完成4例枕骨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切除术,均实现全切,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正常生活。

由于此部位肿瘤手术风险大,手术时间长,这个部位肿瘤又相对少见,一般神经外科医生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此类手术,多种因素造成患者难以找到胜任这个手术的医生,即使找到,由于颅底神经外科专家做的手术时间都很长,一天基本只能做一台这样的手术,所以手术量也非常有限。


上图:正常人头颅磁共振增强与孙大爷头颅磁共振增强对比

上图:孙大爷本地及外地部分就诊记录。患者从2018年8月28日检查确诊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之后,一直到2019年6月14日都未找到愿意为他手术的医生。最后在其他神经外科专家的推荐下找到我。

国内外最大宗病例报告均显示此部位手术时间长,平均时间7.3小时,气管切开,插胃管比例高

下面是一位患者家属与我在好大夫网站微信的交流记录,患者家属因为等不及,在我通知住院的前一天到其他大医院住院手术,术后发生进食困难,可见这个部位此并发症很常见。

以下是神经外科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亚专科团队于2019年已完成的另外3例枕骨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

病例一、女,45岁,因“枕颈部疼痛半年”发现肿瘤


上图:术后3月门诊复查时照片

病例二、女,57岁,因“右侧枕颈部疼痛伴行走不稳1年余”发现肿瘤

上图:术后3月复查时照片

病例三、女,55岁,因“枕颈部疼痛2月余”发现肿瘤


上图:患者家属2019年8月25号所发感谢信。请仔细体会一下该患者在北京有名专家处就诊给的意见:“专家所述手术难度和风险,让全家心理压力倍增,感觉天都要塌了,而且要等床位一年时间”


神经外科---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医生团队主要成员


左起:张楠,夏成雨,李冬雪

夏成雨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博连读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主任。

擅长颅底及脑深部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颅底神经鞘瘤,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岩斜坡脑膜瘤等颅底脑膜瘤,海绵窦区肿瘤、颈静脉孔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等)手术治疗,烟雾病的颅内外搭桥术(直接+间接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门诊时间与地点:周一下午,周四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合肥市,天鹅湖路1号)2号楼,3层,门诊2号诊间。

李冬雪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神经外科--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主要成员门诊时间与地点:周二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合肥市庐江路17号),门诊三楼。

张楠

医学博士,硕士及博士均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文是夏成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