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成雨_好大夫在线
7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疾病介绍

颅内胆脂瘤(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发表者:夏成雨 人已读

胆脂瘤又叫表皮样囊肿,在颅内好发于桥小脑角、海绵窦。为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该肿瘤相当于我们皮肤的表皮不断脱屑积累形成,大家应该都有这个体会冬天天气干燥时,皮肤会脱屑,只不过颅内的皮屑无法向外排出,积聚在蛛网膜下腔再被脑脊液浸泡,形成白色外观。最好发的位置:桥小脑角(简称CPA),其他如海绵窦等位置。

典型影像学特点:

头颅ct: 低密度病灶(黑色),易漏诊,因为和颅内正常的脑脊液无法区分

磁共振:平扫T1低信号(黑色),T2高信号(白色),增强后不强化,即仍然为低信号(黑色,区别于肿瘤中心坏死后呈明显囊性变化的神经鞘瘤),磁共振弥散:高信号(区别于蛛网膜囊肿)

1.桥小脑角胆脂瘤:最常见位置,胆脂瘤位于小脑和脑桥的夹角,这个夹角内有面神经、听神经、向上有三叉神经,因此肿瘤增大后会压迫相应结构,表现为:面部麻木、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等。因为肿瘤生长非常缓慢,症状发展也很慢。

2.海绵窦胆脂瘤:海绵窦为颅内静脉窦之一,其内走形有第3-6对颅神经,即眼球运动的神经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管理面部感觉、咀嚼运动),肿瘤增大后压迫眼球运动的神经导致看东西重影(复视),压迫三叉神经导致面部麻木、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

诊断: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弥散,头颅CT可以确诊。

治疗:

观察:预期寿命不长的老年患者,如果肿瘤压迫症状不明显,可观察,不一定需要手术

手术:首选开颅手术切除。年轻患者,随年龄增长,肿瘤必然逐渐增大,压迫后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过晚手术,受损的神经功能有可能不能完全恢复,而且风险显著增加。

典型病例:

1.CPA胆脂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症状消失,复查磁共振弥散显示胆脂瘤全切)

2.颅底中后颅凹巨大胆脂瘤

28岁女性,“右下肢乏力3年,饮水呛咳6月,右上肢乏力1月”在当地医院检查出:颅底中后颅凹巨大胆脂瘤(相当于海绵窦和环池,后颅凹三个部位的胆脂瘤),阜阳市人民医院医生邀请我去当地医院予以会诊手术,肿瘤全切,术后肌力恢复正常。

1628346592905818.png

取出的标本:一团一团的白色物质就是胆脂瘤

1628347578229001.png

手术前后片子对比(磁共振弥散检查显示肿瘤为白色,术后白色肿瘤消失)

1628346804861200.png

出院前即恢复行走能力

1628347170764759.gif

极少数情况影像表现不典型,可以出现CT为高密度,磁共振信号不典型,易误诊为出血等病变(因罕见,很多神经外科医生没有经验,不认识)。

3.桥前池胆脂瘤(特殊影像表现)

下面即为一个25岁女性,剧烈头痛后查出的典型病例,患者刚开始来我门诊就诊,予以确诊,回去后家属不放心,又去外地就诊,外地医生不认识该病,再回到我这手术。

1628351259300243.png

该患者术后感谢信叙述她的治疗经历:

1628351710221103.png

另一例特殊信号的26岁小伙子,术前表现为 右侧面部疼痛,发现延髓脑干前方肿瘤,经外院医生介绍找到我,予以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症状消失。

1630636461129725.png1630636497679817.png

正确的诊断,可以少走弯路,但有时诊断出来了,但因风险高,求医也很困难。请看下面的患者感受

1628352126921401.png

1643284994941528.png

本文是夏成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7-18